一、指导思想和宗旨
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将于2025年暑期举行,上海大学智能模型车竞赛为我校参与该竞赛及智能车相关赛事的校内选拔赛,由上海大学教务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主办,上海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支持,上海大学自强队承办的校级学科竞赛活动。该项赛事自2007年起举办全校比赛,历年来得到学校各级主管部门领导及广大师生的鼎力支持,经研究决定2025年继续举行该项赛事。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的国家级竞赛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项目,举办时间为每年7月赛区预赛,8月全国总决赛。竞赛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的具有探索性的工程实践活动。它以设计制作在特定赛道上能自主行驶且具有优越性能的智能模型汽车这类复杂工程问题为任务,鼓励大学生组成团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出、分析、设计、开发并研究智能汽车的机械结构、电子线路、运动控制和开发与调试工具等问题,激发大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包括竞速赛大类和综合创意赛大类。竞速赛大类根据所使用的车模、微控制器、传感器、比赛任务以及参加学生的不同分为十个不同的竞速组别。参赛队伍使用指定微控制器系列作为核心控制模块,通过增加道路传感器、电机驱动电路以及编写相应单片机软件,制作一部能够自主识别道路或者目标的模型汽车,按照规定路线或者任务行进,以完成综合时间最短者为优胜。综合创意赛大类将会以机器视觉、人工智能、ROS等为主要开发内容,并在配备复杂传感器的运动平台上进行部署,完成无人系统相关任务。在全国数百所高校的支持下,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九届,参赛学生总规模超过65万人次,学生收获和竞赛声誉保持高位。
上海大学自强队成立于2001年,由足球机器人组、篮球机器人组、家庭服务机器人组、智能汽车组以及足式机器人组构成。自强队常年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二十余年来,共计获得了400余项大小奖项,其中包括各类大赛冠军50余项,全国大赛特等奖3项,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自强队智能汽车组成立于2006年,至今为止已连续19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在2009年的第四届比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
本项赛事的宗旨是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为上海大学各年级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为上海大学校园营造良好的科创实践学习风气。
二、组织工作
主办方:上海大学教务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承办方:上海大学自强队
支持方:上海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此外,竞赛的组织工作、培训指导、比赛实施由上海大学自强队智能车创新工作室负责。
三、大赛的赛题
校赛赛题根据当年度国赛赛题规则进行修订,在国赛规则基础上简化部分要求和条件。本次大赛只设竞速赛,即在规定的模型汽车平台上,使用恩智浦、英飞凌等半导体公司的32 位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模块,通过增加道路传感器、电机驱动电路以及编写相应软件,制作一部能够自主识别道路的模型汽车,按照规定路线行进,以完成时间最短者为优胜。
本次校赛考察的主要内容为各个组别对于赛项的技术积累和完成程度,以下所有规则均围绕此目标展开。
四、参赛对象与特别说明
参赛对象:全校各年级本科大学生和研究生
参赛方式:竞赛以团队(每个团队3-4人)形式参赛
参赛条件:团队队员每人至少掌握一门编程语言
特别说明:参赛车模需自行购买或实验室借用。
五、参赛流程
1. 校赛报名方式如下:邮件报名,QQ群报名
报名表格:
(注:小组为3-4人,第一人自动为联系人)
发送到邮箱: 2361344142@qq.com 抄送到:hkwang@.shu.edu.cn
格式要求:主题 smartcar_yourname(yourname用联系人替代)
QQ群:596674329 群名:2025自强队智能车组
报名时段:即日起—2025年5月15日
2. 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以下:
1)智能汽车制作的步骤,所需软、硬件条件
2)基本的智能模型车机械、电驱、控制、传感等硬件知识
3)嵌入式软件开发方面的一些知识
4)智能模型赛车的搭建与启动
参考学习资料:微信公众号Tsinghuajoking,智能车学习网站mooc平台
3. 正式比赛
竞赛时间、地点暂定: 2025年5月,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东区机自大楼341智能车创新实验室,具体赛程安排关注报名QQ群。
六、比赛规则
参考附件: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比赛细则
http://www.smartcarrace.com/
1. 比赛阶段规则
I.比赛场地为一条公用跑道;
II.参赛队根据比赛题目分为各个组,并以抽签形式决定组内比赛次序;
III.比赛分为上下午两轮,每支参赛队伍可以在每轮比赛之前有统一的现场调整时间,时间长度为 15 分钟。在此期间,参赛队伍可以携带有维修工具,对赛车的软件、硬件进行调整,对赛车损毁部分进行修理;
IV.在每轮比赛中,选手进入场地会有 60 秒准备时间。准备时间完毕后,选手将赛车放置在起跑区域内赛道上,赛车静止在起跑区;
V.开始比赛后,各组车模按照各自的比赛任务完成一次场上的比赛。如果车模在比赛过程中冲出赛道,则比赛重新开始。每支队伍总共有两次冲出赛道的机会;
VI.每支参赛队伍取两次预赛成绩中最好的一个作为最终成绩;
VII.全部车模在整个比赛期间都统一放置在车模的展示区内。
2. 比赛流程
按照比赛顺序,裁判员指挥参赛队伍顺序进入场地比赛。同一时刻,一个场地上只有一支队伍进行比赛。
在裁判员点名后,每队指定一名队员持赛车进入比赛场地。各队现场准备时间为 2 分钟,准备完成后举手示意, 裁判开始计时,选手将赛车放置在起跑区内,即赛车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超过计时起跑线。智能车必须按照各组别的规则进行发车、停车。比赛开始后车模应该在 30 秒内离开发车区,沿着赛道跑完一圈。由计时起跑线传感器或其他方式进行自动计时。赛车跑完一圈且自动停止后,选手拿起赛车离开场地,将赛车放置回指定区域。
3. 比赛犯规与失败规则
比赛过程中,由比赛现场裁判根据统一的规则对于赛车是否违反赛道约束条件进行裁定。赛车前两次冲出跑道时,由裁判员取出赛车交给比赛队员,立即在起跑区重新开始比赛。选手也可以在赛车冲出跑道后放弃比赛。
比赛过程中出现下面的情况,算作车模冲出跑道一次。
A.裁判点名后,30 秒之内,参赛队没有能够进入比赛场地并做好比赛准备;
B.开始后,赛车在 30 秒之内没有离开出发区;
C.双车追逐过程中,两辆赛车发生碰撞或者物理接触,也记为冲出跑道一次;
D.赛车在离开出发区之后 60 秒之内没有跑完一圈。
比赛过程中如果出现有如下一种情况,判为比赛失败:
A.赛车冲出跑道的次数超过两次;
B.比赛开始后未经裁判允许,选手接触赛车;
C.决赛后,赛车没有通过现场技术检验。
如果比赛失败,则不计成绩。
4. 评分标准(本年度竞赛)
I.对于室内的双车跟随、极速光电、电磁组别,软件部分满分100分:
① 启动:在比赛开始后,智能车能够正常发车,得10分。
② 直道识别:正确按照各组别规则进行直道识别并且行走得20分,否则0分。
③ 过弯:在赛道范围之内成功过弯道,得10分,否则得0分。
④ 环岛:成功识别换到并正确进入、出环岛得40分,否则得0分。
⑤ 十字识别:正确识别并进入十字得20分,否则0分。
⑥ 压赛道边线:不扣分,若两个轮子同时出赛道边线,扣5分。
II.对于室内独轮信标组别,软件部分满分100分:
⑦ 启动:在比赛开始时,实现站立,得10分,否则得0分。
⑧ 直行:在跟踪过程中,能够成功直行车模不倒伏,得10分,否则得0分。
⑨ 检测:检测到一个发光信标并且压过,得16分,否则得0分。
III.对于室内智能视觉组别,软件部分满分100分:
⑩ 启动:在比赛开始后,智能车能够正常发车,得10分。
⑪ 直道识别:正确按照各组别规则进行直道识别并且行走得20分,否则0分。
⑫ 环岛:成功识别换到并正确进入、出环岛得40分,否则得0分。
⑬ 十字识别:正确识别并进入十字得20分,否则0分。
⑭ 压赛道边线:不扣分,若两个轮子同时出赛道边线,扣5分。
⑮ 立方体识别:能够识别立方体得10分,否则得0分。
IV.对于室外极速越野组别,软件部分满分100分:
⑯ 启动:在比赛开始后,智能车能够正常发车,得10分,否则得0分。
⑰ 往返赛道竞速:完成该项目之后,加40分,否则得0分。
⑱ 八字形赛道竞速:完成该项目之后,加20分,否则得0分。
⑲ 路障检测:能够成功避障,加30分,否则得0分。
此外,对于所有组别,完成主板的焊接和调试之后,加20分;完成驱动板的焊接和调试之后,加30分。若组别得分小于70分,需要对组别及其成员进行调整;若有重复的组别,人员确定为得分较高的一组。
5. 比赛禁止事项:
A.不允许在赛车之外安装辅助照明设备及其它辅助传感器等;
B.选手进入正式比赛场地后,除了可以更换电池之外,不允许进行任何 硬件电路和软件的更换。但是可以手工改动电路板上的拨码开关或者电位器等;
C.比赛场地内,在比赛时除了裁判与 1 名队员之外,不允许任何其他参赛人员进入场地;对于追逐类的两个组别,可以允许两个队员进入场地。比赛前 60 秒准备时间内,允许参赛队员进入场地,协助对于比赛赛道进行清理;
D.不允许其它干扰或者远程遥控赛车运动的行为;
E.不允许赛车的任何传感器或者部件损毁跑道;
F.不允许车模设计方案抄袭,各个参赛队伍所设计的硬软件需要相互之间有明显的不同。参加追逐类两个组别比赛的双车,如果来自不同队伍,硬软件也需要有明显不同。
七、评奖办法
本次竞赛设立一、二、三等奖,获奖队伍和个人将给予经费补助并颁发荣誉证书,享校级级别同等竞赛待遇。比赛成绩突出的队伍将代表上海大学参加2025年7月举行的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东区赛。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康鑫,王哲帆
指导老师:王海宽,易开祥
电话:15110459397(张康鑫)13816233637(王海宽)
Email:2361344142@qq.com
抄送:hkwang@shu.edu.cn
上海大学教务部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上海大学智能模型车竞赛组委会
2025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