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长三角高校在智慧教与学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学习成效,塑造“智慧+”高等教育新生态,加强区域内高校智慧教育共同体的建设合作,长三角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联合超星集团举办首届长三角高校“超星杯”智慧教与学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智启教与学,慧创新未来”
二、参赛对象
(一)教师组
我校在职教师,近两年内承担所参赛本科课程讲授任务,且具有基于智慧课程理念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创新的实践经验。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2名团队教师。
(二)学生组
我校在读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团队不超过5人),团队参赛需明确主要负责人。学生报名参赛必须由本次参赛的教师推荐,不接受学生直接报名。
三、参赛要求
(一)教师组参赛要求
教师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以真实日常教学为前提,基于智慧教学理念设计参赛课程,涵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体现AI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构建“教师、学生、AI、智慧教学环境”四维共同体,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赛教师需提交材料:
1.教师参赛申报书(见附件2)。需体现智慧课程网站(含网址、访问账号和密码,必要的访问路径说明,确保能看到课程运行数据)。
2.一次智慧课堂教案(见附件3)。
3.一次智慧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必须是日常常态教学视频)。实录视频与教学日历(教务系统数据)、教案相匹配,并适当体现教学中智慧教学工具和资源的应用,师生互动及教学目标实现情况,包括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状态、技术应用场景等。具体要求见《首届长三角高校“超星杯”智慧教与学大赛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见附件4)。
(二)学生组参赛要求
学生以征文形式参赛,文章围绕“AI赋能研究性学习”主题展开,展示学生开发或整合利用智慧学习工具开展自主学习、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创新实践活动,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如学习方法创新应用案例、学科知识拓展项目等。
参赛学生需提交材料:
1.学生参赛申报书(见附件6)。
2.论文要求。字数不超过4000,A4页面页数不超过10页,包括标题(三号黑体)、摘要(300字左右,四号宋体)、关键字和正文(四号宋体),正文中标题用四号黑体、图表规范,并附主要参考文献。评分指标见附件7。
四、赛事安排
教师组:各学院围绕大赛要求和评审标准(见附件5)开展评选和推荐,各学院限推1名教师(团队)。各学院在11月5日中午12点之前提交参赛推荐汇总表(见附件1)、教师参赛申报书、智慧课堂教案、课堂实录视频电子稿打包(压缩文件和邮件主题均命名为“超星杯智慧教与学大赛-教师组-姓名”)发送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邮箱ctld@oa.shu.edu.cn,并将纸质汇总表和申报书交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宝山校区A楼610)。
学校将根据各学院推荐情况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及推荐工作,并推荐1名教师(团队)参加大赛网评。
学生组:各学院围绕大赛要求和评审标准(见附件7)开展评选和推荐,各学院限推1名学生(团队)。各学院在11月5日中午12点之前提交参赛推荐汇总表(见附件1)、学生参赛申报书和论文电子稿打包(压缩文件和邮件主题均命名为“超星杯智慧教与学大赛-学生组-姓名”)发送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邮箱ctld@oa.shu.edu.cn,并将纸质汇总表和申报书交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宝山校区A楼610)。
学校将根据各学院推荐情况组织评选及推荐工作,并推荐2名学生(团队)参加大赛网评。
五、其他
(一)通过学校评审的教师和学生。除了提交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材料之外,还需按照附件8中的大赛流程,登陆大赛官网https://csjjflm.chaoxing.com/,进行报名、材料提交以及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二)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参赛师生应遵守大赛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如有违反或涉及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一经查实,将取消参赛资格,并通报相关主管部门。
(三)首届长三角高校“超星杯”智慧教与学大赛组委会有权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宣传、推广及编辑出版等操作。如有特殊情况,大赛组委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大赛流程、奖项设置、评审标准等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和解释,调整后的内容将及时在大赛官方网站公布。
(四)本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首届长三角高校“超星杯”智慧教与学大赛组委会所有。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电话:郭晓琳 021-56573552
邮箱:ctld@oa.shu.edu.cn
附件1:参赛推荐汇总表
附件2:申报书(教师组)
附件3:教案(一次课)
附件4: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
附件5:教师组评分指标
附件6:申报书(学生组征文)
附件7:学生组征文评分指标
附件8:首届长三角高校“超星杯”智慧教与学大赛通知
上海大学教务部
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