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5年上海大学国际化小学期暨国际教育论坛圆满举行

创建时间:  2025/06/26  何翔欣   浏览次数:   返回

2025年6月9日至6月20日,为期两周的国际化小学期顺利举行。今年的国际化小学期共开设43门全英文课程。其中40门线下课程,3门线上课程,吸引1234名学生选课。来自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巴黎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的外籍教师,为本科生带来《AI时代的知识产权》、《人工智能与科技未来》和《现代社会中的材料物理大揭秘》等原汁原味的国际化课堂体验。

2025年6月17日,第十届上海大学国际教育论坛在我校宝山校区乐乎新楼成功举行。论坛主题为“数智全面赋能一流拔尖人才培养”。来自牛津大学、巴黎理工学院、巴西圣保罗大学、多伦多大学、马来亚大学等全球多所顶尖高校的专家学者,与上海大学师生136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论坛由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杜娟副教授主持,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出席论坛并发言。聂校长回顾了已实施十余年的上海大学国际化小学期,向参与其中的外籍教师与对接教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在以“AI赋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大学为例”的主题发言中,聂校长深入探讨了AI时代教师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等重要议题,介绍了上海大学的具体做法。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引发了在座师生的思考。

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分享了精彩见解。上海大学庄恩平教授以“AI无法替代教师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是什么——全球本土化视角分析”为主题,提出跨文化沟通能力是AI无法替代教师的,呼吁高等教育更要注重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将跨文化沟通能力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英国苏塞克斯大学Monika Metykova副教授分享了题为“AI融合高等教育 的 5W 框架建构:基于新闻传播学的追问逻辑”的报告;英国牛津大学的Andrea Alunni副教授作了题为“创新金融与技术转移——概念验证资助”的报告;英国斯旺西大学的David Richard Bolton副教授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高等教育:学习与评估的新路径”为题,分享了观点;巴西圣保罗大学Osvaldo N. Oliveira Jr.教授进一步发表了关于“人工智能赋能的机器生成知识新纪元”的看法。

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师生们就AI时代的就业准备、科研伦理、人生价值等深层次问题展开探讨。与会专家针对“AI仅学习成功案例的局限性”、“情感文化是否过于复杂性”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碰撞出智慧火花。

自2013年启动以来,上海大学国际化小学期已累计惠及19602名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学子们不仅拓展了国际视野,体验了多元文化,更促进了中外教学理念的深度融合。项目同时搭建了校际合作桥梁,为AI时代的教育创新提供了宝贵实践样本。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双轮驱动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大学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国际化小学期和国际教育论坛等品牌项目,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构建人类教育共同体贡献"上大智慧"。

上一条:学校正式发布《2023-2024学年上海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

下一条:建好思政金课 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全国高校党史类课程联盟第五次联席会议暨优秀课程案例评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