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崇尚英雄 争做先锋:“从伟大抗战精神看东北抗联十四年苦斗” 全国高校党史类课程联盟共享课第21期日前开讲

创建时间:  2025/10/26  曹园园   浏览次数:   返回

“从伟大抗战精神看东北抗联十四年苦斗”暨全国高校党史类课程联盟共享课第21期日前线上开讲。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黑龙江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后备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张磊老师作了线上分享。此次共享课由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全国高校党史类课程联盟联合承办。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三江学院、淮南师范学院、辽东学院等联盟校师生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共享课程。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负责人、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顾晓英老师主持共享课。

三江学院学生收看中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生收看中

淮南师范学院学生收看中

上海大学学生收看中

辽东学院学生收看中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4年抗战开始,歼灭和牵制日伪军数十万,并称中国革命“三大艰苦”,缔造“一支特种部队”……东北抗联凭什么?14年苦斗是怎样的一部传奇?

张磊老师从“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伟大抗战精神”切入,后聚焦到“东北抗联”。他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与东北抗联的故事相结合建立两者的关联,最后又回到现实,讲解了新时代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既回顾了历史功绩,又为当下提供精神引领。

“上世纪那批奔赴东北的‘00后’”“他们有的是职业革命家,有的是教授,有的是学生……”“他们大多数人没活过35岁,他们在青年到来,在壮年牺牲。他们在生命的黄金年华,用决心和斗志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张老师饱含深情,用数据用史料用图标……展示了抗日英雄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讲授了“在伟大抗战精神中解读东北抗联”和“新时代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两块内容。

“精神成砥砺,千载此中寻。”张老师指出,今天我们要以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伟大抗战抗联精神。它作为一种经过特定历史和现实历练的文化形态,依然以其特有的感召、引领、激励和净化作用,启人心智、涤人心泉、催人奋进,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闪耀着历久弥新的新时代光芒。从1931年到1945年,东北抗联用14年苦斗守护民族尊严;从1945年到2025年,80载岁月见证祖国山河巨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伟大抗战精神将继续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顾晓英作了简要总结。她希望同学们崇尚英雄,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积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关心正在北京隆重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关注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将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的蓝图,在新征程上以实际行动奉献青春力量,争做时代先锋。

据悉,2021年,由上海大学发起,10所高校协同,成立了“全国高校党史类课程联盟”。2025年,党史类课程联盟已扩容为31所高校。迄今,联盟校面向全国各地高校打造精彩一课,线上线下异地共享,本次课程已是第21期。联盟校精心打造名师优课,让党史教育课程像“红色项链”串联全国东西南北各高校,加强各地红色资源共享,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得到了青年学生的欢迎。


上海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班学生发来课后反馈。

朱同学:

这场关于东北抗联的课程最震撼我的,是那些具体而微的数字与细节——杨靖宇将军胃里的棉絮、八女投江的决绝、以及“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残酷生存环境。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凶残的敌人,更是人类极限的严寒与饥饿。然而,正是在这种绝境中,他们的信仰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这光芒不是来自于必胜的把握,而是来自于“即便我们倒下,精神亦将传承”的坚定信念。

何为英雄?抗联将士们给出了答案:英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至暗时刻依然选择做一粒火种的人。这堂课让我深刻认识到,真正的爱国主义,不仅是分享今日繁荣的荣光,更是铭记并传承那段在绝境中依然不屈的脊梁与灵魂。那段历史,将永远是我们民族精神谱系中最沉重也最珍贵的一页。

上一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课堂暨“习近平经济思想”课程集体备课会在经济学院召开

下一条:打造全天候云+共享计算机实验室 上海大学AI+图形渲染算力支撑实验室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