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6日,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选拔赛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拉开帷幕。此次竞赛为防范疫情,分批分流进行,共历时四天完成了七个赛项活动,来自本市16所高校的118支优秀队伍进行最终角逐。经过选手们和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上海大学代表队共取得了6个特等奖、3个一等奖和4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工程基础赛道”是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传统赛项,上海大学发挥一贯优势,4支队伍全部获得特等奖,满载而归,此外,本届大赛还新增3个“智能+”赛项,分别是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水下管道智能巡检,智能配送无人机,上海大学代表队也不甘示弱,在经历了现场初赛,虚拟社区、现场决赛,以及附加赛后斩获2个特等奖,至此特等奖总数与举办方同济大学相同,在所有参赛院校中并列第一,超过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学校。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教育部主办的重大学科竞赛之一,上海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非常重视此次比赛,并且积极响应教育部的“三级赛事”(校内赛、省赛、国赛)政策,在校赛中选拔优秀队伍参加市赛。在以后的比赛中,中心更会注重人才选拔机制以及其他规章制度的完善,争取获得更为优秀的成绩。

后记.学生感悟
回首比赛,感触颇多。备赛期间,我们团队接受指导老师经验传授,亲手制作以及调试小车。到比赛前夕,已能做到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参赛期间,在社区制作小车时,我们轻车熟路完成作品,大家对此充满了自信。决赛时,我们却坐立难安,或许是使命感,或许是来自对手的压力,但是大家努力克服紧张,顺利完成了任务。这次比赛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结果并不是比赛的全部,学习过程中的机械制图,加工装配等实践能力才是我们所得到的最大收获。(申展鹏,陈诚,袁世城,郑凯航)
小组在第十届上海市工程训练赛中取得了热能驱动车赛项亚军的成绩。是短短几个月时间,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小车从零到一的过程,感想诸多,在此跟大家分享最重要的一点: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早在年初的校赛,在小组队员夜以继日的刻苦劳作下,攻克技术难关,我们的小车就可以独占鳌头,但我们并没有停止对小车改进,每天解决一个小问题,小车在悄无声息地变化。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正是这种懂得不断发展的精神,才使得我们在市赛中脱颖而出。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想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或许只需优秀就够了,但要引领时代的潮流,不断发展是唯一途径。(严恩杰,李林耘妃,王乐儿,吴冕)
水下管道巡检是新增赛题,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陌生而又极具挑战的任务。从校赛一步步来到市赛,我们的“潜艇”也从一开始的只能实现水下直线行驶到成功完成自主巡线、识别物块等功能。我们遇到过困难,也陷入过迷茫,但最终在团队成员的精诚合作下,一个个问题都迎刃而解。在虚拟社区中,面对不同的赛题要求和环境,我们用有限的资源独立完成了抓取机构的设计、环境参数的调整与识别代码的更新,并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三的成绩,这和团队协作努力是分不开的。比赛难免有缺憾,但并不影响我们紧跟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争取在来年取得新的突破!(李兆彤,贾博伟,王曹俊,郭懿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