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2日,由上海大学教务部召集的本科人才培养规划专题交流会,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A508a室顺利举行。交流会以本科人才培养规划为主题,围绕国际部即将出台的《上海大学学生海外交流管理办法》、各院系十四五国际化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上海大学本科生国际化数据征集三个议题展开讨论。彭章友常务副部长、挂职副处长程雪松、悉尼工商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与自动化学院等13个院系代表出席了研讨会。

首先,程雪松做了关于本科生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报告,介绍了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发展水平,以国际化标准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与专业建设、教学管理、质量标准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国际化水平,建立上海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教育体系为目标。同时介绍了本科生人才培养国际化的主要举措,主要以加强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并加大学生的国际交流,加强国际化校园建设和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加快专业课程的国际化建设为主。
随后,彭章友强调本科国际化人才培养规划要加强语言能力培训加护,深化国际化实验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竞争力、内涵以及质量。基于这个主题,各院系代表分享了所在院系人才培养国际化情况,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看法。钱伟长学院张博锋副院长指出开设国际化创新基地的一些和问题。外语学习方面,应注重实用性和专业化培养;加强老师和学生的海外交流访学及科研项目经验。对于海外师资聘用、海外交流周期以及国际化认证还存在一些问题。国际化内涵不仅仅是在教学内容、方法、课程和教材的引进,应怎样体现中国特色,探索新的规律。理学院盛万成书记指出,要利用好上海大学的国际化优势,也谈到课程的英文原版教材学生自费较贵、优秀学生因家庭经济原因出国困难、海外学习三个月与学校三学期制难以协调等问题。外国语学院戴朝晖副院长介绍了外语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指出了学生流动比较大,对于学生的课程和选课情况需做规划,以及小语种的师资较少、长短期游学在管理方面存在困难。中欧工程技术学院徐韬副院长提到了派出的优秀学生在上海大学毕业难及学籍管理难的问题,并提出考虑本科生专业调整初步构想。悉尼工商学院胡笑寒副院长从中外合作办学角度对于本科生国际化人才培养情况做了一些汇报,分享了一些在专业升级改造、专业建设、科教、产教融合方面的想法。通信学院副院长金彦亮、机自学院蔡红霞、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任重、电影学院王天翼等老师也针对各学院国际化工作开展提出了自己的构想,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交流会气氛热烈,可见学校及院系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有各自的目标和期望,希望通过此次思维碰撞,结合十四五规划,为制定出本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规划和行动方案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措施上的研讨,助力国际化专业建设、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化校园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提升等各方面多元发展,为上海大学国际化建设向国际化的上海大学迈进做好准备。
撰稿:邓斐今
审核:程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