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共认定1011个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上海大学有5个项目名列其中。获批项目总数名列上海市属高校并列第1位。
上海大学首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组别 |
对应项目指南编号 |
项目负责人 |
1 |
社会学类专业多学科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研究 |
新文科专业优化研究与实践 |
5.原有文科专业改造提升改革与实践 |
张文宏 |
2 |
档案学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研究 |
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
9.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 |
金波 |
3 |
新文科视野下的综合性大学美育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
重点领域分类推进研究与实践 |
16.艺术学领域新文科建设实践 |
金江波 |
4 |
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雕塑教学拓展 |
重点领域分类推进研究与实践 |
16.艺术学领域新文科建设实践 |
曾成钢 |
5 |
深化艺教协同 拓展多维融合 建设综合性大学一流环境设计专业 |
重点领域分类推进研究与实践 |
16.艺术学领域新文科建设实践 |
程雪松 |
获批项目简介:
《社会学类专业多学科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
顺应“新文科”发展需要,探索社会学类专业与新文科教育教学组织新模式,尝试人才培养体系设计的“文理交叉、文医渗透”;探索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可复制的“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协同育人”新模式。
《档案学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
以全面培养高校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出发点,依据新文科建设精神,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大力推进与档案局、档案馆、行业企业等主体的全面合作,打造一流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开放、集成、高效的档案学专业协同育人机制。
《新文科视野下的综合性大学美育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项目
在新文科建设视野下,紧密围绕美育目标,以新文科建设“专业优化、课程体制、模式创新”为原则,以上海大学为教学改革试点,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探索构建“学科融合——核心素养——课程创新——智慧美育”四位一体的综合性高校美育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模式。
《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雕塑教学拓展》项目:
深入分析技术发展和信息革命对于传统艺术领域的机会与挑战,在数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艺术教育与科技有机融合的典型经验,对雕塑专业发展走向进行研判,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可复制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研、学、产三方面如何深度融合问题,服务于新时期的文化建设。
《深化艺教协同 拓展多维融合 建设综合性大学一流环境设计专业》项目:
回应国家要求、行业需求、学生诉求,关注设计学科发展主战场“四新学科”,深化艺教协同,探索德艺融合、文教结合、艺工融合、通专融合、产教融合、竞教结合的六融合教学模式,拓展多维融合,培养审美意识和品位高、沟通协调能力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海派设计人才。
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举措。我校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通过“五五战略”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以“五朵金花”(微电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量子科技)、“五大阵地”(城市社会治理、考古与文保、新海派文化、艺术技术、数字经济与管理)为牵引和抓手,推进新文科、新工科和新医科建设。上海大学将以此为契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与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协同创新氛围,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出一流成果。
撰稿:皮文彬
审核:杨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