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研讨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改革——2011年第一次教学院长工作例会召开

创建时间:  2011/02/28  王伟   浏览次数:   返回

开学伊始,2月22日上午,上海大学2011年第一次教学院长工作例会在行政楼501室举行。叶志明副校长出席,教务处、考评办、各学院本科教学院长参加。会议由教务处处长万旺根主持。会议的主题是研讨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改革。

首先,计算中心、外国语学院、理学院介绍了寒假期间进行的工作,交流了各自针对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而实施计算机文化、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改革的设想。

其次,教务处肯定了各学院开展工作的热情,希望相关学院继续设计和完善改革方案。教务处宣布成立并立即启动二个委员会:即通识教育委员会、大类基础教育委员会(含文史类基础教育委员会、经管类基础教育委员会、理工类基础教育委员会),还介绍了委员会的组成、任务。教务处通报了新生研讨课申报的情况,分析了新生研讨课的定位、任务,希望各学院继续提高新生研讨课准备的质量。关于后三年的培养方案,教务处提出,课程体系应贯彻通识教育,应高度重视课外培养,课外培养是后三年培养是否成功的关键表征点之一。

教务处布置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第一批试点高校2011年新增专业的申报工作。教务处分析了目前我校本科生国际交流工作现状,并向学院通报,教务处已设立专人负责我校的本科生国际交流日常工作。教务处介绍了《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见》(沪教委德【2010】48号)文件内容,指出该文件所要求的教学方法改革对我校的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改革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叶校长强调,各学院必须明确在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改革中自身的使命和愿景。上大的本科教育要牢牢把握时代背景来思考问题,要认清技术的进步、社会及其观念的变迁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并采取前瞻性的眼光来设计我校的本科教育。叶校长指出新生研讨课的数量仍需增加,教授特别是知名教授参与的力度仍需加大。通过教授在新生研讨课上的面对面教学,培养新生的理想、责任、使命以及批判性思维。他说,我校本科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要找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表征点,找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表征点。

叶校长指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第一批试点高校2011年新增专业的申报,应保证质量、严控数量。叶校长介绍了教育部对本科生国际交流的指导思想,指出我校开展此项工作应做到方向正确、行为规范。我校的本科生国际交流应以短期交流项目为主,含有学分互认内容的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必须以学校名义签署,事后认定一律不予承认。

上一条:上海大学学子何金强喜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

下一条:我校获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暨第二届全国竞赛上海赛区选拔赛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