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教务处举办“国际化小学期发展交流会”

创建时间:  2020/08/06  龚美琼   浏览次数:   返回

为了总结我校国际化小学期的经验,为即将于9月份举办的本科教育大会进行国际化专项问题调研,2020年8月4日早上,教务处在A楼508组织国际化小学期对接教师和相关教学院长召开“2020国际化小学期发展交流会”。会议由教务处挂职副处长程雪松主持,与会人员就刚刚结束的暑期国际化小学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深入的研讨。

会议共有8位参与课程对接的老师发言,今年参与的4位老师有创新管理部曾军、上海美术学院王海松、机自学院周文静和材料学院陈湘茹,他们分别针对自己今年的课程,分享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经验,并指出立足本科教学的国际化小学期对于中外高校科研合作、研究生人才培养具有同样显著的价值,同时结合今年线上课的体验,建议未来国际化小学期可采用外教线上+本校老师线下教学的双线融合形式,以适应“三全育人”的发展需求;往年参与课程的4位老师有外国语学院王骞、经济学院王红、管理学院马亮和通信学院蒋皆恢,他们回顾了自己历年参与的相关课程和国际化小学期的发展历程,从讲好中国故事、国际化金课打造、实践考察环节引入、全英文教材和专著建设等角度指出了国际化课程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经济学院刘康兵、理学院余长君、外国语学院戴朝晖等教学副院长也分别代表自己的学院,从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内外部师资循环、高低年级课程衔接、减少繁琐的财务流程环节等角度对国际化小学期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列席会议的国际处副处长刘义和即将赴任巴林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周倩雯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大学国际交流部的工作,并倡议提升各教学单位全英文课程比例、鼓励学生参加国际组织实习、建立国际办学点之间教分、学分互认的机制等,以响应学校不断推进的国际化战略。

教务处处长彭章友认真倾听了13位老师的发言,感谢了所有到场和未到场、多年来为国际化小学期辛勤付出的老师,并且对本次交流会进行了总结。他把今天讨论的内容归结为五个问题:一、上海大学的国际化视野如何更好地拓展,如何有效利用国际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二、如何对国际化小学期进行更加精准的定位?三、能否让国际化小学期的平台功能更加丰富?四、如何健全国际化小学期可持续推进的机制?五、国际化小学期的课程建设如何纳入培养方案,并践行OBE理念?他也希望针对这五个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成为今年本科教育大会的工作基础。

自2012年启动以来,上海大学国际化小学期已历经9年建设。近三年来该项目得到了地方高水平建设经费的支持。今年疫情期间,国际化小学期采用线上形式授课,历时2周,共开设43门课程,外教是来自十多个国家知名高校的国际学者,选课学生1837人,主体是一、二年级本科生,课程覆盖全校所有学院和大部分本科专业。目前国际化小学期已成为上海大学国际化战略推进中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品牌项目,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

教务处

2020年8月6日

上一条:阳光美丽 教书育人 与子同行——上海大学举办“我的故事你的心声”教师节专场教学沙龙

下一条:教务处考评办基教联合党支部举行“四史”读书学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