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调研,充分了解2019级大类学生进校后一月学习感受与教学管理满意度,9月27日下午,教务处考评办党支部和社区学院联合主办 “你所思 我所想”——教务考评党支部与大类新生面对面活动。教务处考评办党支部的党员代表,社区学院党委书记邓志瑞、副书记黄欢、教务办叶蕾老师及社区学院大类新生代表出席面对面活动。教务处考评办党支部书记、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主持了调研活动。
参会学生分别从学习规划、课程内容、自习空间等多方面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疑惑作了发言。顾晓英老师寄语同学“一如既往”“一网情深”,强调同学们要“一如既往”保持中学考大学时强劲的学习动力,不辜负在大学的每一寸光阴,把“要我做”变成“我想要”,要关注大势小事,尤其关注校园网——教务处网等,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并付出努力,希望学生们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邓志瑞书记、黄欢副书记激励学生不能松懈,早规划早用功,不抛弃不放弃,拥有学习的永动机,争取大学四年学习生涯有收获有出彩。教务处考评办党支部副书记汪玉兰、支委胡瑕,党员杨逸群、杨霞、曹园园、孟曼还就如何对待通识类课程学习、如何用好教师辅导答疑时段,如何正确认识初进大学的迷茫和焦虑等分别作了详细而又耐心的解答。教务处教研科科长皮文彬老师也参与了本次面对面活动。座谈会持续了将近3个小时。
会后,同学们纷纷发来反馈吗,表达满满收获。
李俊辉:
今天很幸运能够和教务考评办老师、社区学院的老师交流。我提出了入学以来困惑很久的问题,得到了老师耐心的解答。我也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听到了新颖看法和对未来的独特规划。这些对我的大学生活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今天交流会,我收获最大的当属顾老师所说的三个字“我想要”。在中学阶段我们受制于教育模式,很多人不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而这又是大学阶段乃至以后的求学道路上所必需的能力。“我想要”不仅要求我们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更要求我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吾之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孙中山先生的这句话和顾老师的“我想要”在我以后的求学路上能起到相当鲜明的指导作用。
李佳昕:
今天的交流让我感觉到各位老师的可爱之处,他们都很关心学生。特别是顾老师,一改我对教务处老师“凶神”的死板印象。今天最大的收获:其一,大一主要以学习为主,除了自己所处大类的必修课程外,通识课是我们拓宽眼界的方式,我们可以尽量选择自己大类以外的课程。说不定能够找到自己真正兴趣所在。其次,虽然我们可能在某方面上暂时不如其他的同学,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所以不必失去信心。更重要的是,邓书记谈到,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住高中时期至少70%的学习动力,我们无疑会与那些不努力的同学拉开差距。最后,老师们都提到确定目标。没有目标就是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方向又谈何努力。我已经有了保研的目标,我会把今天在会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我的生活中,希望四年之后我能够无悔地走出这个校园。
陈小龙:
第一,对于大学的学习,我们应该保持高三学习的状态和热情,确定属于自己的小目标,然后为之去努力奋斗。大学或许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松。第二,大学更多地是要靠自己。大学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同于中学,中学老师教课就是把一个知识点反复地讲,但大学老师很多知识都只会讲一遍,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前的毛病,学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请教老师或者自己去网上寻求解答。上了大学之后我们应该要自己主动学习。第三,上大有很多的资源。参加这次交流会,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到上大有各种各样的平台和资源能够提供给我们使用,就包括计算中心的课程资源网站,也可以在教务处了解到各种与学习相关的事情,同时也包括创新项目等一系列的活动。第四,通识课要认真对待。通识课老师认真地讲课,通识课很有价值和实际意义。
理工五班-尹文伟:
两个多小时面对面,我懂得了许多。我逐渐意识到明确学习目标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该如何平衡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大学不同于高中,我们不是被别人逼着学,我们要自己学,学习上的疑难我们需要与老师多沟通,多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大一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我们还需要多多参加一些活动,多做项目。时光荏苒,未来可期,希望自己能够加倍努力,提升能力,使得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于志鹏:
我所获得的好处可谓巨大,包括身心和精神,甚至对以后的规划,都开始有了一些相关的变化。关于目标,在高中,唯一的目标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而进入大学后,我一下子失去了目标和方向感,感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天的座谈会恰如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我在座谈会后思考许久,决心先定一所学院,然后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虽然不知道以后的结果是怎么样,但至少我有了方向,比起这一个月来浑浑噩噩的状态好多了。关于学习,在进入大学以后,身边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在看到一些同学的过人之处之后,比如他们在小学就已经学习的我大学才开始接触的知识,包括C语言和英语,一下子我就感觉很自卑。座谈会上我向各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提出了疑问后,我一下子释然了。虽然他们有些地方确实比我强,但是我也不差啊,我的数学方面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好的啊,恍然中,我找到了曾经的自信。我要做好我自己,做好了自己的,那才是真的优秀。这个自信是今天的座谈会我得到的最大益处。关于对学校的认识,这一个月,我本来对学校的通识课设置感觉很奇怪,以为别人的课即使不怎么听讲,在最后都能拿到满绩点,而我自己的课程深奥难懂,而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拿到好成绩。对此,叶蕾老师作了一个详细的比喻,将通识课比喻为自助餐的“三文鱼”和“快餐”,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在令我们捧腹大笑的同时,心里也释然了,对学校通识教育理念和课程意义的认识更上一层楼。老师们告知了学校提供的相关资源,包括创新项目在内,我们仿佛发现了一片新大陆,原来我们可以自己申报项目做研究呢。在座谈会结束后,我们参与的几位同学一起拉了“群”,准备合作申报创新项目。
人文大类赵冰融:
首先,要保持在高中的学习热情。我们必须摒弃“上了大学就轻松了”这个错误思想,一些人可以在高中每天争分夺秒的学习,就只为高考多加一分,可是上了大学之后,却遗失了高中的那份学习热情,这是错误的,但却也是常见的。在大学我们应该更加具有时间概念,更有紧迫感,保持学习动力与激情,学会吃学习的苦,并苦中作乐,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其次,要充分利用大学给予的资源。大学将它所有的资源都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我们选择什么,就意味着我们会学到什么,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大学只是一个人生的跳板,有的人利用这个跳板跳得更高,而有的人却从这个跳板上滚了下去。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大学的资源,来丰富,发展自己。比如参加创新项目,课外培养计划等具有创造性质的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好好学习通识课,扩大自己知识面,培养宽阔的眼界,提高人生的格局;也可以培养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在闲暇时候感受人生的美好。第三,要保持初心,一如既往。还记得高三写给自己的一句话“虽千万人,吾往矣”。追求梦想的道路总是孤独的,我们要独自前行。上大学也需要我们有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而不是在大学里随波逐流。在大学这个万花筒面前,很多人都会迷失自己,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迷失奋斗的方向,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努力的方向,不论是周计划,月计划还是学期计划,通过每天,每周甚至每月的复盘中不断将自己从迷茫,颓废中拉出来,去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而不只是做做样子,白白浪费了时光。最后,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我们要做的不是羡慕别人,而是挺起胸膛走上前去,说:“我能行!”只有相信自己,我们才不会时时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行而错失了机会。我非常感谢老师让我有这个机会能够在一起交流感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将汲取到的建议用在学习生活中,用奋斗迎接更好的自己!
社区学院理工四班刘安琪:
我是带着疑惑去参加此次活动的。活动结束后,所有的疑惑都消失不见了,这要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准答疑和悉心指引。在活动当中,同学们提出了自己入学一月以来在生活学习当中遇到的的问题,表达了自己对所学课程的感想并提出了对于通选课的想法建议,与老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相信每位同学都有很大收获。我发现大一新生其实面临许多相似的问题:外省的同学英语听力及口语不太好,刚入学不了解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渠道,因为事务太多而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在参加学生组织和学习之间找到平衡……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了优质的答案,了解了老师们对大一新生的期望,体会到了老师们的工作辛苦。现在我们应做的,是要把握当下,用心努力,将思想转变为“我想要,我愿意”,要有不抱怨的耐力,敢于和老师交流的勇气。在选课时,我们要抛掉“快餐”,选择“三文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且感兴趣的课程。初入大学,我们也许还没有意识到大一学年的重要性,还在玩手机打游戏,但成功的人一定是保持着高中学习冲劲,消灭了自己懒惰的人,我们应当立刻醒悟过来,珍惜时间!感谢教务处的老师们举办这次面对面交流活动。感谢社区学院对大一新生的关怀。感谢这次活动带给我启发!(胡瑕 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