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上海大学举办第34期教师教学沙龙暨教学院长课程思政论坛

创建时间:  2019/06/03  乔君君   浏览次数:   返回

为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院系在思政进课程、进专业和进学科中的主体作用,5月9日下午上海大学教务处在宝山校区B319智慧教室举办我校第34期教师教学沙龙暨院长课程思政论坛,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姚喜明、新闻传播学院教学院长赵为学、经济学院教学院长尹应凯、文学院教学院长倪兰以及来自各院系近40名骨干教师前来参与。教务处副处长、上海市思政课“顾晓英工作室”主持人顾晓英担任主持。教务处处长暨教发中心主任彭章友、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常务副部长谢宝婷到现场并发表讲话。

顾晓英介绍教师教学沙龙是伴随着上海大学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启动并持续举办的。这是一个为全校教师搭建的教学交流平台,迄今已有34次。本次沙龙聚焦新立项的专业课“课程思政”,邀请院长、副院长及骨干教师们一起研讨,共同努力做好上海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每一位老师的心目当中都有自己的“课程思政”,今天的主题就是“我心目中的课程思政”。

首先,教务处处长、教发中心主任彭章友致欢迎词。他强调,课程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上海大学的课程思政工作不存在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得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专业课堂有效贯彻立德树人融入思政元素关键在教师,主体在学院,核心是教师的思政能力即“六有”,一有专业精通,二有意识引导,三有思政元素挖掘,四有系统思维,五有检查反馈,六有学科支持和带动。

教师工作部常务副主任谢宝婷表示学校非常重视对老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培养工作,教务处主办的教师教学沙龙给了让老师们尽快理解课程思政及其与专业课、通识课关系的有效平台。教师工作部将与教务处等多个部门协同,以专项培训等形式推进该项工作。

经济学院教学院长尹应凯认为,作为专业课老师,育人就是最大的思政。他强调专业课老师要做好课程思政,前提是自己的专业素养要过硬,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

新传学院教学院长赵为学分享了从院系层面怎样推进课程思政的思考,如应加大力度激发老师的主动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既要有学校的总体指导,也要有学院层面的宏观布局,更要紧紧依靠老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工作推进效率。这些都需要从学院层面用心去做、有体系地去做。我们必须抓好教师团队建设,抓好精品教材和优质课程建设。这是最具体、最实在的直观呈现。

文学院教学院长倪兰结合文学院的学科、专业特点谈了如何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她指出文学院的专业课程在开展课程思政方面有着有利条件,学院将着力推动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思政,实现全员、全过程育人。

机自学院蓝箭、徐子力、翟宇毅,材料学院施凌云、中欧张少琼、理学院郭战胜、悉商学院方楚怡、谢娅敏、刘云啸,文学院孙晓忠、管理学院李倩倩、法学院颜士鹏、新闻传播学院郝一民、数码艺术学院纪海燕等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或已立项的课程作了分享,既有表达心得体会的,也有介绍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方法内容的,还有呈现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疑惑和不解的……

顾晓英老师结合所在团队在“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和人工智能系列课程的建设经验,结合自身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一一给予回应。

本期教师教学沙龙给院长们搭建了一个自由表达观点的平台。这是学校推进课程思政整体试点工作的一大举措,努力实现课程思政各相关主体分层分类研讨和提升。各院系不同学科的教师汇聚一堂,深入交流切磋,可以启发彼此,有助于真正实现课程思政往深里走,往师生心里走!沙龙现场及后续,老师们纷纷表示有很大收获。

来自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斌院长一行6人,参与旁听了沙龙后半段,给出很高评价。

上一条:上海大学举办2019年度第六期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交流会

下一条:第四届"汇创青春"总展亮相,上大学子获奖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