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上海大学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 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论坛

创建时间:  2023/02/20  曹园园   浏览次数:   返回

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如何结合教师学术研究在各类课程教学中讲好讲活讲深党的创新理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发展建设开启新征程,迈上新台阶?2023年2月17日,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举办“示范领航 讲好大思政课:上海大学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论坛”,总结推广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大思政课的可借鉴性经验与思考。

本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论坛有两项安排。

会议一,举办“党的二十大进课堂”——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微课展示。一整天,每人2段视频(教学思考分享与融入的知识点讲授),12位老师作好充分准备,从不同校区汇聚校本部乐乎新楼,面对摄像机侃侃而谈,展示名师对党的最新理论的学习领悟与教学设计思考。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拨冗前来探班,给老师们打气。

会议二,来自上海大学各院系的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团队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基础教育集团上海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中学、上海大学附属小学等6名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精神饱满奔赴会场,开启一场高质量的交流学习。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大伟,上海市教科院德育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复旦大学教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教学名师石磊,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教学名师张黎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教学名师周立旻,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李国娟出席论坛。出席论坛的还有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孙琦琰、组织人事部人事处副处长霍伟伟、基础教育处处长李志芳、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单娟等。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负责人顾晓英担任主持。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上海大学有重点、分步骤、多层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掀起学习热潮,激发广大师生干事创业热情。作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第一时间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各类课程集体备课,举办多场中国系列课程线上线下公开课,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冒着热气、接着地气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上好上精“大思政课”,注重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学校发挥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上海大学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三级示范作用,第一时间组织认真学习、分享感悟,对标党的创新理论,积极联动课内外,结合课程教学,密切校企联动,签约名师工作室与学校基教处附属中小学,打造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交出一份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的生动实践答卷。

上海大学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依次分享融入经验与思考。

环化学院陆永生副教授指出,教师层面应认真学好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教学主动性,积极思考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他分享了基于OBE理念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提出应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专业内各门课之间思政融入点整体规划。

马克思主义学院周丽昀教授从“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这门课谁来上”“它的主要目标和特色是什么”三个方面分享了“科技与伦理”课程的建设经验。

材料学院施鹰教授认为“材料科学导论”作为专业基础课,要引导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和肩负的科技强国责任,引导学生走出材料看材料,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悉尼工商学院胡笑寒副教授结合中外合作专业的特殊性,分享了课程建设的“四个面向”,即面向国内学生进行价值引领、面向专业课程进行融合创新,面向世界展示中国教育、面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中国。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王志明教授结合专业论证,在课程中融合科学家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训练学生批判思维,把党建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丰富的思政资源。

上海美术学院桑茂林副教授谈了两个责任,一是社会责任,已与宝山区教育局和部分学校等进行共建,开展大中小美育思政一体化建设。二是课程责任,带教青年教师,继续开展红色教育,做大做强课程,更好地培养青年学生。

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戴朝晖认为,外语老师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自强。今后,将努力创设大思政语境,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明互鉴,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快推进“三进”工作。

经济学院尹应凯教授作为聂永有名师工作室成员,强调课程建设要有双循环,一个是校内循环,多个学科老师走进课程团队。另一个则是外循环,开门办课,“走出去,引进来”,如第一时间邀请北大教授线上讲授中国式现代化,加深学生理解。

管理学院马亮副教授讲述了课程思政建设已融入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从二十大的主题看,最后四个字“团结奋斗”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我们的课程理念就是国家的发展需要项目驱动,项目的成功需要管理增值,管理有效需要人才支撑。

上海大学人事处副处长霍伟伟指出,上海大学在新教师培训中专设课程思政模块,在各类教师评优时特别注重教书育人业绩。课程思政建设应坚持有使命、有组织、有温度、有方法的“四有目标”,积极构建集职能部处、教研活动、院系教师和学生等于一体的“思政生态”。

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中学副校长何晶晶代表附校老师发言。她自曝,今天是带着任务和目标来的,深入实现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必须用好优质资源,相互借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孙会岩表示,要向各位名师学习,更好地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与会教师纷纷表示今后积极参与工作室教研活动,及时分享创新理念和优秀教法,站好讲台,讲好“大思政课”。

华东师范大学周立旻教授指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重点在于把这一精神的形成过程讲好讲透,和专业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同时,在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发扬学校特色。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思政课教学名师李国娟认为,上海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已实现了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信的转变,从过去更多停留在实践路径层面,而今已经进入到理论探索层面即形而上阶段;已找到引燃课程思政的“核爆点”,即教师推动课程思政的内在动力;对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找到更多的课程思政新赛道、新优势和新动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辨别能力。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指出,课程思政重点在于系统、焦点在于融入、难点在于课程实际效果的评价,既要追求技术赋能,也要坚定价值立场。

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要与老师的具体课程相结合,做好顶天立地,建议老师们结合“四新”建设做好融合工作。

复旦大学石磊教授提出了评估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六条标准:融入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有没有使学生对课程更有兴趣?有没有使学生针对这个问题有更宽的思维?有没有把理论知识体系和现实生活真正打通?有没有把国内国际打通?有没有根据课程的性质,个性化地将课程育人元素与课程知识体系在理论上融会贯通?有没有事先搜寻内容,辨别信息真伪?

最后,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大伟作论坛总结。他指出,二十大精神进课堂,需要我们讲清楚过去五年,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需要我们结合专业课具体内容阐发,做到有意义和有意思。这需要名师们率先垂范,也需要建设一个机制。老师们要沉下来,不断学习,共同为“讲好大思政课”贡献智慧。

(殷晓 周孙卿)

校外媒体报道链接

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21147383_30593_dyjy.html?app=1&source=1(第一教育)

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4f3264cc793049fba7b5c91213290764(光明日报)

上一条:上海大学教务部举办2022年度优秀本科教学管理奖评审交流会

下一条:从“同向同行”到“融会贯通”:上海大学开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