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上海大学举办“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课程教学”集体备课会

创建时间:  2025/09/06  曹园园   浏览次数:   返回

2025年9月3日上午,上海大学举办“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课程教学”集体备课会。集体备课会由上海大学教务部、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大学文学院党委、文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历史学系教工党支部承办。全国高校党史类课程联盟校代表,上海大学基础教育处、附属中小学校,上海大学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代表线上线下参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仲礼学者”、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余建华应邀作专题辅导。文学院党委书记陆甦颖,副书记、副院长丁佳蒙,副院长宁镇疆、杨长云,团委书记宋亚丽,历史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朱虹和党员老师们,上海大学基础教育处副处长肖青峰、附属中小学教师代表顾梦岚、秦歌,上海大学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代表桑茂林、杨小明,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副主管曹园园等22人线下参会。文学院院长刘旭光、历史系王三义教授、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马亮、机自学院教授王志明等与井冈山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全国高校党史类课程联盟成员线上参会。会议由上海大学文学院教学院长杨长云主持。

文学院党委书记陆甦颖致欢迎词。上午9点,与会人员通过央视直播共同观看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和阅兵仪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催人奋进,老师们在回望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感悟中凝聚民族自信。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阅兵仪式,让全体与会者心潮澎湃,使命感油然而生!

阅兵仪式结束后,线下参会的每一位老师积极发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观看阅兵仪式后心得体会。文学院刘长林、徐之凯老师表示看完阅兵仪式后充满了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郭红、朱虹老师认为大阅兵展示的先进装备体现着科技进步,这些先进装备以及背后的科技故事可以作为珍贵的课程思政资源。桑茂林老师讲述了延安木刻艺术中的抗战精神体现,杨晨老师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结合示范课建设谈了自己的课程育人体会……肖青峰、顾梦岚、秦歌老师结合观看大阅兵的心得体会,谈了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中小学教育、进一步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初步设想。

线上参会的王三义老师、马亮老师、王志明老师等从正确的历史观、国家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抗战时工业救国的历史传承等角度阐述了自己对课程育人的备课思路。

文学院唐小林老师和学生代表联袂分享了主题为“淞沪抗战文化”的“挑战杯”项目如何依托国家级项目展开学生视角的创新研究,包括研究理念、项目实施和成果转化。学生团队通过梳理史料、学术训练、社会实践等方式,将抗战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学生团队已设计开发了游学路线、文创产品、沉浸式虚拟展馆、微信小程序等,获得了多个上海市级奖项。唐老师表示后续将进一步深挖淞沪抗战历史中的精神内涵与教育价值,在现有成果基础上探索更多元的呈现形式与应用场景,持续推动抗战精神与课程教学、实践育人的深度融合。

历史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朱虹介绍了历史学系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总体情况,现已有2门国家一流课程和7门校级党史融合课程。朱虹老师表示,未来历史学系将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结合课程内容,带动更多教师参与到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创新中。

上海社会科学院“仲礼学者”、研究员余建华教授以“今天我们怎样讲好伟大抗战精神?”为题作报告。他从三个维度深入阐释核心观点,为抗战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提供清晰指引。首先,余老师提出要“鉴往知来、守护正义”。余老师认为当下要讲好伟大抗战精神,必须坚持正确史观、秉持求真务实精神,要全面客观地还原历史。要坚决破解否定歪曲历史的内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面。其次,余老师提出要“秉持初心、勇于担当”。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立足当下,我们更需延续这份担当——既要传承抗战中凝聚的民族精神,也要倡导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国际理念,在新时代继续展现大国责任与使命,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力量。第三,余老师提出要“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我们要以求真的立场还原历史真相,以宏大的全球眼光,更要以务实精神培养中国式现代化的栋梁人才。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运用多种手段,如声光影像等,依托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将抗战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为国家、民族和人类作出贡献。

最好的纪念是开创新的历史。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顾晓英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首先,老师们从今天的纪念大会和阅兵仪式汲取精神力量,强化育人责任感,将伟大抗战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其次,教师要充分研究,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消化精彩阅兵仪式后的内蕴知识,理解伟大抗战精神内涵,以真实、丰富研究发现来支撑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第三,教师要创新融入方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AI赋能创新教学。最后,教师应自觉构建起科研与育人之间的桥梁,实现项目育人。各学院课程思政分中心要在开学前加大集体备课力度,自觉将伟大抗战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研究好讲述好新时代中国成就,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杨彩霞 殷晓)

图:井冈山大学井冈山研究中心老师们同步参加线上备课会

上一条:学校正式发布《2023-2024学年上海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

下一条:我校应邀参加“国际教育项目思政引领力提升培训班”并作大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