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以项目为牵引,专注育人成效:上海大学展示课程思政教研阶段性成果

创建时间:  2023/03/03  曹园园   浏览次数:   返回

2023年3月1日上午,上海大学教务部、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在宝山校区B417智慧教室举办第69期教师教学沙龙,22所学院的30位项目负责人展示2022年度上海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负责人顾晓英担任主持。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出席沙龙并讲话。

“一张图表讲清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教、践、引、评、凝五位一体实现课程思政贯穿与渗透”“构建行业协会-学校-企业协同的教师思政能力培养机制”“逆向设计,突出学生的个性化课程目标”……老师们讲述了校内校外协同育人、课上课下教学联动,教学理念持续引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向。

“以评价—反思—改进路径考察课程思政教学内化效果”“信息技术引领五五战略,自制视频点燃学生热情”“真题真做,让学生实际参与专业研究”……老师们注重内化育人效果、创新教学实践形式,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量。

“融通古今 联通中外 英语讲出古汉语魅力”“世界眼+中国心让文化可见、可听、可感”“‘能’动天下 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实施”……老师们体悟到,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大格局,需要结合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学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五战略”“对比学习”“集体教研”“大思政”“新文科”……老师们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贴近国情、校情、学情,更新教学内容,创新研究视角。

“教学项目”“教研论文”“教学比赛”“教材编写”“学生收获”……上海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在人文社科、理工、经管、艺术等领域,体现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育人合力。

与会专家与教师们深入沟通,既“面对面”提出一般性指导,又“点对点”提供具体化方案。金晓怡教授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可以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有助于完善课程思政育人方案,“由下至上”的逆向教学设计补充传统的“由上至下”顶层教学设计,可以形成师生双向沟通的有益互动。

“如何破解课程思政两张皮?”“教师自说自话没有市场”“互联网+时代教师不再是演员而是主教练”……刘宏森教授抛出“两张皮”的经典问题与参会教师讨论解题思路,试图找出连接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同构关系。他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一要“明确目标,有机融入”,二要“一般性准则融入具体课程”,三要“内容为本,系统思考”,连接课堂内外,缓解课程中学生视角研究的缺位现状。

“突出思政课本色,升华教学经验为教学成果;找准课程思政边界,学会判断价值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善于乐于比较学习 在学习交流中取长补短、共促共进”……徐光寿教授给老师们“把脉开方”。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充分肯定了老师们对职业对课堂的热爱。她指出,每一份教育教学实践都有价值有意义,在教学中发现问题需要老师们深入研究。课程思政建设重在基于课程的教研改革,课程思政是融入不是添加,其离不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贯穿教学组织各方面和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需要系统设计,才能让学生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从同向同行到融会贯通,从“领航校”到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据悉,上海大学已连续三年组织教师开展针对课程思政建设重难点、前瞻性问题的教研工作。已获批的56个项目中,学院党委书记、支部书记等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建设相融合;学院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等探索课程思政如何融入院系专业建设;教师则积极思考,因地制宜发挥学科优势讲好课程。学校鼓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加盟专业课教师团队,合力开展研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搭建平台,建立机制,邀约名师指导、组织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达成以研促教、教研相长,专注育人成效。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上海大学将迎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作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将继续扎实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成果,讲好上大故事、传播上大声音、传扬上大精神。(殷晓 孙梦泽)

上一条:学校正式发布《2021-2022学年上海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

下一条:上海大学教务部举办2022年度优秀本科教学管理奖评审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