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决赛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标志着为期近一年的2023年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科学探究类两大赛道圆满落下帷幕。2023年创新创业类赛道共有来自全国505所高校的6117支队伍报名,我校4支队伍参赛;科学探究类赛道共有来自全国562所高校的12069支队伍报名,我校41支队伍参赛,数量为历年之最。
创新创业类赛道于今年6月开展网络评审,我校获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科学探究类赛道于7月开展网络评审,历时半年多的实验操作与研究探索,我校共有10支队伍入围上海赛区决赛答辩,暑期中各参赛队师生积极备赛,对项目进行了认真的打磨和准备,经过现场答辩和评审,我校共获市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市赛特等奖项目(《Kv10.2在自闭症大鼠神经发育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组员:朱怡文、熊心语,指导老师:刘雅梅)和一等奖项目(《间歇饮食对病理性心肌肥厚的作用及其相关保护机制》,组员:吴张扬、朱恺齐、杨浩、袁可歆、陈立阳,指导老师:邓嘉莉)入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决赛,5名师生赴南京师范大学参加全国决赛现场答辩,最终获全国二等奖2项。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的赛事之一,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宽科学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生命科学学科教学改革,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平台。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于2017年创办,至今已举办了八届,上海市级竞赛于2019年创办,已举办了五届。
生命科学学院每年积极宣传、动员和组织校内相关专业的师生报名参加该项学科竞赛,创赛以来,上大学子屡获佳绩。生命科学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本科实验实践教学,重视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搭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卓越创新的生命科学人才为目标。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 指导教师 | 团队成员 | 学院 | 市赛获奖 | 国赛获奖 |
Kv10.2在自闭症大鼠神经发育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刘雅梅 | 朱怡文、熊心语 | 生命科学学院 | 特等奖 | 二等奖 |
间歇饮食对病理性心肌肥厚的作用及其相关保护机制 | 邓嘉莉 | 吴张扬、朱恺齐、杨浩、袁可歆、 陈立阳 | 生命学院、钱伟长学院 | 一等奖 | 二等奖 |
脑靶向型雷帕霉素纳米药物用于自闭症的治疗研究 | 冯诗倪 | 周桐路、赵欣敬、李圆圆、王洋坤、马俊敏 | 生命科学学院 | 二等奖 | 三等奖 |
基于细胞膜伪装电极的三阴性乳腺癌外泌体分析 | 曹亚 | 阮敏茜、王淑宁、 杨丹婷、顾佳业 | 生命科学学院 | 二等奖 | 三等奖 |
一种多功能纳米纤维农用地膜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 李平、 宋鋆 | 罗婷茜、 李昕轶、张雪滢、张柯铭 | 生命科学学院 | 二等奖 | 三等奖 |
m6A甲基转移酶METTL14在肌肉萎缩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 李进 | 史小舟、刘嘉珺、邵毅如、李忞靛、汪致远 | 生命科学学院 | 二等奖 | 三等奖 |
龙血素B类似物的合成及其药物活性研究 | 陈沁 | 顾敏杰、梁衡、许磊、王签、杨欣逸 | 生命学院、理学院 | 二等奖 | 三等奖 |
具有重金属吸附功能的益生菌筛选及其机制研究 | 牛莉莉、张娟 | 陈贺婷、卢慧凝 | 生命科学学院 | 三等奖 |
|
基于毛囊微注射的脱发基因治疗 | 廖新化 | 张建宇、李佳奕 | 生命科学学院 | 三等奖 |
|
果蝇天敌压力介导的抑郁症模型的分子机制 | 苏海峰 | 张张、牛婷、 尤好、 王璞熙、 花杰丽 | 生命科学学院 | 三等奖 |
|
miR-96-5p在异位骨化中的调控作用 | 马中良、李艳利 | 黄荟璇、耿玥、黄嘉元 | 生命科学学院 | 三等奖 |
|
黑色素瘤铜死亡相关DNA甲基化预后标志物及其作用机制探究 | 朱柳村 | 和曦蕊、马雯赟、沈蔚 | 生命科学学院 | 三等奖 |
|
YTHDF3在病理性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王丽君 | 钱文静、琚慧峰、覃桂豫、郝郁郁、崔文昊 | 生命科学学院、社区学院 | 三等奖 |
|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 指导教师 | 团队成员 | 学院 | 国赛获奖 |
一种细胞3D培养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与培养细胞的方法 | 贝毅桦 | 李忞靛、史小舟、刘菲洁、杨语林 | 生命科学学院 | 二等奖 |
葛根、五味子、裸花紫珠配伍对酒精中毒小鼠的解酒作用 | 邓嘉莉 | 陈立阳、吴张扬、袁可歆 | 生命科学学院、钱伟长学院 | 三等奖 |
微纳米网状MoOx@Mo2C用于超声触发和捕获增强的超声催化细菌根除 | 冯炜 | 王俊豪、李宜均、秦常钟、吴宇唯 | 社区学院 | 三等奖 |